學習.思考 智慧新世代 智慧生活 訊息.趨勢 谷歌大神 超級G器人大戰

Google模組化手機「Ara」宣佈2017年上市!為你分析Ara是否值得期待!

Google模組化手機「Ara」宣佈2017年上市!為你分析Ara是否值得期待! - 阿祥的網路筆記本

para01

 

功能多合一的「智慧型手機」,是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,除了看規格、看價格,大部份消費者在選購智慧型手機時,最大的關鍵應該還是在「功能性」是否能滿足自己的主要需求。但消費者的需求百百種,市面上再怎麼高階的手機,也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,但若是有一支手機,能夠依照你的需求,自行「組裝」成最適合你使用的樣子,你會心動嗎?

 

 

你可能對這個有興趣…

 

在2013年由Google所發表的「模組化手機」開發計劃-Google Project Ara 就是依據這樣概念而生的,相較於目前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規格都操控在開發手機的廠商手上,「Ara」的出現,毫無疑問是為了打破這樣的遊戲規則。不過原訂在2015年11月上市的Google模組化手機在宣佈延期之後,一直到最近的Google I/O 2016,「Ara」的上市才又有了一道曯光:在2016年秋季,「Ara」將推出開發者版本,正式版本則將在2017年上市。

 

para02
圖:「Ara」的手機基本架構,上頭有六個模組替換的空間。

 

 

para03
圖:「Ara」模組固定的連結埠。

 

 

簡單介紹「Ara」是什麼?

para04


圖:各種不同模組替換的設計,讓「Ara」充滿更多可能性。

 

Google I/O 2016中,進一步公開了「Ara」的詳細消息,這款手機採用5.3吋螢幕,最大的賣點是機身上內建了6個插槽,讓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將不同的功能模組,安裝在這個插槽上。而這個插槽的設計採用了MIPI聯盟的「UniPro(標準通訊化協定)」,簡化了模組與機身連結與啟動的方式,甚至還能支援「熱插拔」,無需關機或重開機,就能快速切換不同的功能模組,這些模組可能是用來滿足特定需求、升級原有手機功能或是其他創新與彰顯個人風格而使用。

 




 

目前「Ara」計劃除了Google自身推動,也公開募集開發者來協助開發各種不同的功能模組,目前包括電子大廠三星、松下、東芝…等廠商都加入了「Ara」的開發行列,也讓人期待屆時「Ara」上市時,到底有多少種不同功能的模組可以選擇搭配。

 

para05
圖:「Ara」的使用情境照片。

 

在「Ara」的官方網站上也敘述了模組的使用方式:透過「滑動」的方式來抽換各個插槽的「Ara」模組,安裝後即可開始運作。「Ara」採用的「Greybus 核心模組」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為模組供電並深度連結Android系統層,而Greybus也支援「瞬時連結」,資料傳輸頻寬可高達11.9Gbps。

 

可承載眾多功能模組的「Ara」基本架構,在設計上也考量到耐用性,包括模組的連結與鎖定,以確保使用時更為安全。官方網站也提到,「Ara」的模組也考量到未來的升級能,下一代的「Ara」若有新的基本架構,這些模組也能被完全支援。

 

para06
圖:「Ara」的組合樣貌之一、二。

 

 

para07
圖:「Ara」的組合樣貌之二、三、四。

 




 

「Ara」的未來,可以值得期待嗎?

para08


圖:在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暗示,替換「Ara」的模組,就和穿衣服一樣容易。

 

今年在「全球行動通訊大會(MWC, Mobile World Congress)」榮獲「AWARDS 2016」最佳新行動裝置大獎的LG G5 ,最大的賣點與「Ara」相同,就是具備多種功能擴充的「模組化設計」,但阿祥也在「LG G5成為2016年智慧型手機創新最大贏家?從功能面來分析這支手機是否會成功! 」這篇文章中為大家分析了LG G5的優缺點,或許也是「Ara」未來在上市時,無可避免會受到大家檢視的問題。

 

到底「Ara」是否值得期待呢?阿祥下面簡單為大家做一些分析與整理!

 

 

1.功能模組的必要性

對於絕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用戶來說,功能「All-in-One」其實正是智慧型手機最讓人喜愛的原因,而「Ara」的「模組化」設計,其實是與「All-in-One」的理念有些背道而馳,到底消費者是否真的需要額外的功能模組?其實還是得看這些已經「跳下來玩」的廠商,能否有足夠吸引人的創意打造出獨特的功能模組讓消費者買單。目前從官方釋出的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可以看到「Ara」的幾種功能模組樣貌:

.功能型:不同焦距、功能性的相機,音質更好(或功率更高)的揚聲器,高品質的麥克風…等。
.樣式型:為手機增加獨特功能,例如:手機立架、收納重要小物的空間(例如影片中的藥盒)。
.升級型:能提供更為精準的GPS模組、單鍵觸發特定功能的按鈕、或是能顯示特定資訊的額外螢幕、甚至是與其他裝置連結操控的物聯網裝置。

 

para09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展示了「Ara」的第二顯示螢幕的模組。

 

 

para10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展示了「Ara」的「立架」模組。

 

 




 

2.手機本身的耐用度

由於「Ara」主打的「模組化」是將不同功能的「模組塊」安裝到手機的「基本架構」上,因此不難會讓人對模組抽換的的耐用度感到質疑,而先前「Ara」延遲發售的原因,據傳也是因為這些模組的連結未能通過「手機掉落測試」。而模組與手機本身是否能夠經得起頻繁的抽換安裝,也將決定「Ara」是否會成功。

 

para11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彈奏吉他的女孩,使用的應該是「Ara」高品質麥克風的模組。

 

3.功能模組的易用性

「模組化設計」其實另一個重點就是設計本身的「易用性」,對於消費者而言,這些模組是否真的如同Google所宣稱的快速與簡便,熱插拔在啟動時系統是否能穩定運作,另外是否考量到使用者可能操作錯誤的「防呆」,也都是「Ara」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 

para12

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有一段是用戶打開了一個可以裝置小藥片的模組。

 

4.生態體系是否能建立?

對於Google來說,Android系統的成功,絕非自己的研發實力有多麼強大所致,而是透過「開放」來「建立生態系」的策略奏效,才有今日的成果,也因此「Ara」也依循相同的道路,在「Ara」未上市前就積極尋求研發的伙伴,集結眾人的創意,讓「Ara」的模組能有更多可能性,而這也將是「Ara」未來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。雖說LG G5也是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推廣自家手機模組的生態體系,但畢竟LG不是Google,在品牌號召力與眾多電子大廠競合關係較不緊張的情況下,阿祥相信「Ara」能成功的機率會比較大一些。

 

para13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,這一段暗示了「Ara」的模組化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相機鏡頭上,就如同可替換鏡頭式的相機一樣。

 




 

5.價格是曲高和寡或平易近人?

從產品的行銷面來看,「沒有賣不掉的產品,只有賣不掉的價格」,對於消費者而言,接觸產品的第一步會是「產品/品牌是否吸引你」,第二步則是了解「產品的功能是不是你想要的」,「產品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」或「買了這個產品能為你帶來什麼好處」…,至於面臨是否下手購買的最後一步絕對是「價格」,曲高和寡的價格只能造就科技早鳥玩家,但平易近人的價格絕對有機會讓「Ara」巔覆整個手機市場,而這也需靜待「Ara」正式公佈價格後,才能見分曉了。

 

para14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展示了「Ara」可單鍵叫車的模組。

 

 

para15
圖:「Ara: What’s next」影片中展示了「Ara」的高音質(或高功率)揚聲器的模組。

 

 

 

影片:Ara: What’s next

你可能對這個有興趣…

 




 

相關聯結:

Ara

 

 

 

歷史上的這一天,我還寫了…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