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.思考 蘋果核戰 超級G器人大戰

我適合使用Android手機,還是iPhone?兩個系統有什麼差?

我適合使用Android手機,還是iPhone?兩個系統有什麼差?

avsi01

 

在過去,手機的用途很單純是拿來作為「溝通」的用途,不過隨著手機的「智慧化」,讓手機的用途愈來愈廣泛,除了打電話、傳簡訊之外,相信更多人會拿手機拍照、分享生活到社群平台、甚至是玩遊戲。另外再加上「行動網路」的普及化,我們通常只需要「滑一滑」手機,就能隨時查詢到我們需要的資料。

 

 

你可能對這個有興趣…

 

也因為「智慧型手機」功能遠超於過去主流的「功能型手機」,讓不少「初入門」的使用者(尤其是過去用習慣功能型手機的長輩們),會覺得不知道該如何下手,尤其是智慧型手機並非「單一規格」,而是有不同種類的「作業系統」,不過就市佔率來看,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佔了絕大多數,也因此大部份的使用者在選購智慧型手機時,多半都是「二選一」。至於這兩個系統,到底哪一個適合你呢?在接下來這篇文章中,就將為大家詳細來比較一下啦!

 

 

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的發展史

Android系統與iOS分屬不同陣營,也分別由Google和Apple兩個不同公司所推動與維護,但兩者的系統核心都是基於「Unix」系統所研發(Android為Linux,iOS為BSD)。不過通常大家會稱Android為「開放性」系統,而iOS為「封閉性」系統,其實指的是系統本身是否為「開放原始碼」,Android系統本身採用開放原始碼的方式,讓這個系統除了手機之外,也被廣泛地使用在更多行動裝置上頭;但iOS相對的就專屬於Apple公司所有,因此採用此一系統的裝置皆為Apple旗下的產品,包括iPhone系列、iPod Touch、iPad系列…等

 

avsi02
圖:Android的最新版本為代碼「棉花糖」的6.0版。

 

也因為系統的開放與否,讓Android系統陣營「百花齊放」,在Google所成立的「開放手持裝置聯盟(Open Handset Alliance)」的推展下,全球主要的手機開發商都發表了基於Android系統的產品,像是hTC、LG、SONY、華為、三星、Motorola、ASUS、ZTE…等,規格也各有不同,舉凡處理器、記憶體、螢幕、電池容量、相機畫素…等,都依照廠商對於產品定位與價格的策略不同而有所差異,而這樣的策略也讓Android系統在2010年就超越Nokia的Symbian系統,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系統,在2014年的Google I/O開發者大會上,Google也宣佈Android系統每月有超過10億台活躍裝置。

 

當然,對於使用者來說,「作業系統」除了操作界面之外,也代表了一個「生態體系」,因此通常使用一個平台多年後,就很難再轉換到其他平台上了,除了使用習慣之外,在這個平台上投注的軟體資源或數位內容(購買的App、音樂或影片),都很難轉換到另一個平台上。當然,在系統操控界面方面,Android系統因為擁有多種不同品牌,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機都有各自的操控界面與內建程式,對於使用者來說,轉換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機就需要一段時間來學習,相較之下,iOS的iPhone系統雖然不斷演進,但基本架構相同,在換機時通常可以「無痛轉換」。

 

avsi03
圖:在2015年9月正式釋出更新的iOS 9版本。




 

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界面差異性

目前Android系統最新版本已經來到Android 6.0 Marshmallow,而iPhone的iOS系統也晉升到了iOS 9,雖說兩者本質上是不同的系統,但在操作界面上卻有不少地方愈來愈類似,當然,這兩個系統也已經是智慧型手機中成熟度數一數二的選擇。但究竟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,在界面操控的有哪些差異性呢?下面就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一下!

 

 

虛擬桌面與App清單

Android與iOS系統在操作界面最大的不同,就是「桌面」的呈現方式不同,Android採用的是「虛擬桌面」的環境,也就是除了呈現手機內所有應用程式的「App清單」之外,另外也提供了一個讓使用者「客製化」的「虛擬桌面」,在桌面上,我們可以陳列自己常用的「App捷徑」,或是其他具備即時資訊呈現的「Widgets(小工具)」,在功能上較為強大,但也比較需要花時間來學習,不過對於喜歡自行配置手機桌面功能的使用者來說,Android系統的個人化彈性較高。

至於iPhone所採用的iOS系統就單純許多,手機的桌面單純呈現已安裝的應用程式清單,對初學者來說較易於上手。

 

avsi04


圖:Android系統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客製化的「虛擬桌面」(以上範例為Galaxy S6 edge手機截圖)。

 

 

 

avsi05
圖:採用「應用程式清單」作為主畫面的iPhone(上圖左),基本上和Android 的App清單畫面(上圖右)一樣。

 

 

系統中控台界面

Android系統從過去就具備了「下拉通知面板」類型的「系統中控台界面」,在這個面板上可以隨時查看手機的各種即時資訊,包括時間、日期、接收到的訊息、應用程式的更新…等,也整合了手機各種功能的開關控制。

 




 

至於iPhone在過去並沒有「系統中控台界面」的設計,但隨著iOS系統的更新之後,也加入了「下拉面板」的設計,可以呈現各個應用程式的通知訊息,也可以加入各種程式功能的「Widgets」,提供最新資訊。除了「下拉面板」,在iOS系統中也具備了「上拉面板」,提供各種功能的開關控制,並具備不同常用程式的快速捷徑。

 

avsi06
圖:上圖左為Galaxy S6 edge手機的下拉式通知面板,而iPhone的下拉面板則區分為即時訊息(上圖中)與通知(上圖右)。

 

 

 

avsi07
圖:iPhone也有從畫面下方往上滑的「上拉面板」,可以開啟各項功能開關與常用捷徑。

 

 

 

個人化的程度不同

在過去「功能型手機」的時代,就有不少使用者格外重視手機「個人化」的功能,來打造出專屬於自己風格的手機樣貌,當然,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上,若你也同樣重視個人化,或許Android手機要比iPhone更勝一籌,除了基本的桌面變更之外,Android手機更具備「主題更換」的功能,甚至原本的桌面系統不滿意,你也可以自行更換為其他的桌面,甚至連應用程式的圖示也能自行變更。除此之外,Android系統也支援了輸入法鍵盤的自訂,像阿祥自己習慣使用的是嘸蝦米輸入法,在Android系統中就可以自由更換。

 




 

在iOS系統中,我們可以自行變更桌面的圖片,但卻不像Android系統一樣,可以自行變更桌面的主題或是界面,不過在iOS 8之後,輸入法的鍵盤已經可以自行變更了,不需要像過去一樣一定要JB系統才能變更輸入法。

 

avsi08


圖: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自定桌面背景與鎖定畫面(上圖左為Galaxy S6 edge,圖右為iPhone

 

 

 

avsi09
圖:上圖為Galaxy S6 edge的「主題」系統,不同品牌的手機也都有各自的主題功能,或是可以透過應用程式的安裝來自由變更。

 

 

控制按鈕

過去在Android系統中,手機具備了多達四個的實體按鈕,包括Home鍵、返回鍵、選單鍵與搜尋鍵,但隨著系統更新,四個按鈕也被簡化為Home鍵、返回鍵與多工鍵三顆,同時也將「實體按鈕」改為「虛擬按鈕」(也有部份廠商保留實體按鈕,例如:三星)。

 




 

至於iOS系統,從iPhone一代到最新的iPhone 6S,除了電源與音量鍵之外,都固定只有一顆「Home鍵」的實體按鈕,用來控制手機跳回桌面首頁、多工頁與啟動Siri語音功能。

 

avsi10
圖:Android系統在新版本已改為「Home鍵」、「返回鍵」與「多工鍵」三顆按鈕,且不少品牌都改為虛擬控制鍵(上圖為Infocus M808的截圖)。

 

 

應用程式的使用

智慧型手機之所以迷人,「應用程式」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,透過不同類型的應用程式安裝,可以讓手機的功能不斷擴充,以滿足使用者的各需求,只不過在「應用程式」的使用上,Android與iOS也有不小的分別,選擇了不同的系統,也代表著未來應用程式的使用,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
 

App的數量、類型不同

除了系統本身的基本特性,「應用程式」的數量也會是使用者選擇手機系統的重要原因。過去iOS的App Store軟體數量總是獨冠全球,不過這個優勢在2013年4月開始被Android系統的Google Play所逆轉,在2013年7月,Google Play累計可下載的應用程式正式突破100萬,在同年10月,App Store上的可下載程式也突破了百萬大關。統計至2015年Q1,Google Play上的應用程式已經達150萬以上,至於App Store在2015年6月,應用程式的數量也累積達140萬個以上。

 

avsi11
圖:上圖左為App Store的應用程式數量與下載量趨勢表,上圖右為Google Play的應用程式數量與下載量趨勢表(圖片來源自維基百科)。

 

由於Android與iOS系統分屬不同陣營,因此就算是有相同的程式也都分屬不同版本,彼此不相互通,舉例來說:若是在Android系統付費購買的A程式,在轉換到iOS系統後,就算找到相同的A程式,也需要重新再付費購買(同一系統轉換不同手機,只需要同一個帳號重新下載即可,無需重新付費)。

 




 

對於開發者而言,由於Google Play的應用程式相較於App Store審核較為寬鬆,因此在進行行銷的規劃上更為自由,不像App Store較長的審核期與較嚴格的審核標準,而影響程式後續行銷的規劃,因此有不少遊戲App的開發商在後來都轉而將Android平台當作首發平台,尤其是主打多人遊玩的線上連網的手遊更是如此。

 

 

avsi12


圖:Android平台的Google Play軟體商城。

 

 

 

avsi13
圖:iOS的App Store軟體商城。

 

 

非官方來源的程式的安裝

除了透過官方的線上商城下載App,其實Android與iOS都可以透過非官方來源的管道來下載app。其中Android平台可以透過應用程式的安裝檔(APK)直接執行程式解壓與安裝,對於使用者來說十分簡單,就像是在電腦平台下載網路上的應用程式一樣簡單,也因為這樣的機制,在Android平台上出現了非常多「第三方應用程式平台」,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Google Play的情況下,這類平台更是大行其道,當然,這些平台上頭有不少破解版的盜版程式,讓不少軟體開發商蒙受損受,也有不少惡意程式被偷偷加入到APK檔案中,竊取使用者的資料。

 

但由於APK檔的安裝方式可以避掉Google Play上「金流付費需要被Google拆分30%」的情況,因此也有不少線上遊戲廠商會鼓勵用戶到官網或其他合作平台,直接下載APK來安裝,並提供「儲值返利」的優惠給玩家。

 




 

在iOS平台,想要安裝非官方來源的App,除了透過JB(越獄,Jailbreak,指系統的破解,取得最高權限)之外,也可以透過「企業級App」的發佈方式,直接在網路平台上釋出應用程式並進行安裝,這樣的方式僅限於開發者提供自己開發的程式公開發佈,因此比較不會有盜版的問題。

 

avsi14
圖:Android系統可透過APK檔案的下載與執行來進行軟體的安裝,但系統預設會封鎖非Google Play來源的軟體,但只要開啟安全性設定即可。

 

 

內存空間的管理

Android系統本身的架構和大家常用的電腦比較像,也允許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連結電腦、或是透過「檔案管理工具」來查看手機內存空間、擴充記憶卡上的資料結構,並能自由管理儲存空間內的檔案,也能自由從電腦端複製檔案,或是由網路下載檔案到手機內存空間中。

 

但iOS系統卻沒有像Android這樣提供檔案管理的功能,除了照片/影片可以透過iPhone連結電腦直接以隨身碟的方式可以瀏覽、複製之外,其他檔案文件都是依附在各個應用程式之中的,我們可以透過iTunes連線來同步檔案到應用程式,或是透過下載將程式直接傳送到應用程式中開啟,但卻無法直接下載到手機內的儲存空間中。

 

avsi15
圖:Android平台可以透過檔案管理工具來管理手機內的檔案(上圖為Galaxy S6 edge手機的「我的檔案」功能)。

 

 

 

avsi16


圖:同樣是Dropbox,Android版本可以透過「匯出」來下載到手機中存放(上圖左),但iOS版就只能下載後直接開啟,無法下載存放到手機中。

 




 

對於Google應用程式的支援度

由於Android系統是Google進行研發與推廣的手機系統,因此對於Google自家應用程式的支援度十分高,最新的Google應用服務都會優先在Android平台上更新,也擁有所有的Google服務對應的App。但在iOS系統上就不見得如此,舉例來說,過去Google地圖就有蠻長一段時間沒有在iOS上提供新版本的程式,另外2年前就已經在Android平台上出現的「Google Keep」一直到最近才發佈了iOS版本

 

avsi17
圖:在Android系統中,大部份的Google服務都已預載在其中,也有更好的支援性。

 

 

系統的穩定性

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的最大分別,一般來說大家總是會以「開放性」來作為定義:Android系統是「開放性」系統,而iOS系統則是「封閉性」系統,但其實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系統本身對於其他硬體開發者的「授權」方式不同罷了。

Android系統採用了「公開授權」的方式提供硬體開發者使用(但若要掛上Google Play等Google服務,仍需要額外的授權金),因此我們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不同品牌、規格的Android系統手機;但iOS只提供第三方軟體開發、以及硬體週邊的認證,系統本身是不開發給其他硬體開發商的,因此在市面上採用iOS系統的行動裝置就只有Apple一家,別無分號。

也因為這樣本質上的不同,在系統穩定性的表現上也會有極大的差異,由於Android系統需要對應的硬體規格眾多,因此開發商需要花不少時間來測試軟硬體之間的相容性,也容易因為軟體撰寫的技術高低不同,造成系統的穩定性有極大的差異。至於iOS開發商要對應的硬體規格相對之下要單純不少,因此在測試時花費的功夫就簡單許多,而系統的運行也較為穩定。

但可別以為iOS系統就不會當機,實際上依據使用者安裝的軟體數量與使用方式不同,遇到了「該當機的時候」,iOS也一樣免不了會遇到軟體閃退或系統崩潰的狀況。

 

 

小結:Android,iOS,我該選誰?

以最新版本的Androd和iOS系統來說,兩者在界面設計上,無論是視覺風格或是操作邏輯,已經有不少相似之處,但在本質上,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於使用者自行控制系統的「彈性」,這一點Android系統可以說是大勝iOS,但相對的,在系統是否易於上手方面,iOS一脈相承的界面,對於使用者來說是較為友善的,只要你用過一次iPhone,之後版本的系統你都能輕易上手,但Android系統就不是如此了,光是不同品牌擁有各自不相統一的操作界面,就足以讓不少人在換手機時頭痛,不過對於渴望擁有更多手機自主權的使用者來說,這樣的不便與學習時間應該是可以接受的,在阿祥身邊有不少曾經是iPhone用戶,後來轉換為Android系統的使用者,在用過Android系統後,就完全回不去iOS的。

 

當然,若是對於輕度使用者來說,簡單易上手的iOS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選擇,也不容易因為軟硬體的衝突遇到奇奇怪怪的系統問題。

 




 

你可能對這個有興趣…

 

 

相關聯結:

Android –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iOS –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Android
iOS 9 – Apple (台灣)

 

歷史上的這一天,我還寫了…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