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市場,各家廠商無不在新產品的外觀與硬體規格下足功夫,尤其是從2013年這一整年的產品發展趨勢可以看到幾個重要的重點:
.大螢幕成為市場主流-撇開iOS系統的iPhone手機不談,市場上競爭最為激烈的Android手機,相較於2012年螢幕尺寸普遍在4.7、4.8吋的平均水平,在2013年已經正式將戰線拉高到5吋以上的水準,尤其是各品牌的年度旗艦機,5吋基本上是基本的「門檻」了。
.硬體規格成為消費者錙銖必較的重點-在智慧型手機的選擇上,2013年有更多品牌可以讓消費者選擇,尤其是強調了高CP值的中國品牌,像是大廠華為、中興,以及後起之秀小米,都以「高硬體規格」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。雖說硬體規格「帳面上」的數據並不代表實際上的效能與使用者體驗,但不可否認的,「高硬體規格」就是比較吸引人!
.特殊功能更具行銷話題性-除了上一點提到的硬體規格之外,產品本身的「特異功能」更是產品在行銷時與消費者「溝通」的重要策略,當然,除了行銷意義,實際上對於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有沒有幫助,也非常重要。最近的產品比較可以看到「特異功能」的,除了Note 3在「S Pen」獨一無二的應用之外,LG年度旗艦機G2的「背蓋按鍵」,以及SONY Xperia Z1搭配的QX系列鏡頭,都相當具話題性。
從上面整理的這幾個重點,不難發現其實早在2011年,GALAXY Note的孕育而生,就已經有這樣的概念隱含其中,雖然在當時,GALAXY Note的超大體積被不少人視為異端,甚至調笑為「磚頭」,但事實証明消費是喜愛大螢幕的,而且是可以因為大螢幕而接受手機不易攜帶的體積缺點。
2011年初登場,It’s GALAXY Note!
在GALAXY Note在2011年的德國IFA展覽上正式發表時,應該有不少人看到新聞都有點質疑-這麼大一支「手機」,到底有誰會買? 「Note到底是手機,還是平板?」這個問題,成為了許多網友之間的議論的話題,也引來許多人的譏諷,5.3吋螢幕的超大體積,相較於三星當年推出的旗艦機GALAXY SII足足大了一吋之多,真的有人會把這麼大的手機貼在臉上講電話嗎?
不過後來事實証明,還真的有不少人買了Note,而且更讓人意外的,女性的使用者數量一點也不輸給3C產品主力的男性消費者,其實最主要的原因,阿祥在「
大手機尺寸太驚人,讓俊男美女不買單?空口說白話請退散!市場需求才是真理!」這篇文章就已經提到了,大手機雖然大,但以現今的技術水準已經可以做到「輕薄」,自然不會讓使用者覺得過於笨重,再加上女生本來就會有隨身攜帶小包包的習慣,讓大手機的攜帶不成問題。
圖:和當年主流的4.3吋螢幕相比,可看出GALAXY Note驚人的尺寸。
至於GALAXY Note一代為何會成功引發話題,進而吸引消費者注意、並能體會他的好用之處呢?阿祥觀察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:
1.「跨界」產品-平板電腦之所以成長不如預期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產品的「功能面」不夠明確,平板能夠做到的 功能,其實智慧型手機也能做到,只是操作與螢幕呈現的不同;不過其實長時間使用來看,智慧型手機的螢幕制約使用者的使用方式;而Note的出現,正好就 「踩住」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間的一個平衡點,作為手機,Note是可以放在口袋隨身帶著走的一個尺寸,同時也擁有趨近於平板電腦的大螢幕與高解析度。
2.「筆」的回歸-有經歷過十多年前Palm與PocketPC之間競爭時代的朋友,應該都沒忘記,當年的 PDA,「筆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,除了因為當時的觸控螢幕採用的是電阻式的螢幕,需要硬式的觸控點來操作之外,「觸控筆」便於書寫與畫記的使用型態, 在PDA的應用上也是習習相關。雖然在電容式螢幕與手指多點觸控的風行之下,「筆」不見得是智慧型手機必要的一環,但Note將觸控筆重新列入標準配件, 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,又是不同的意義了。
3.「書寫」的數位化-除了前面提到的,Note將筆列入手機的標準配備之外,Note也將筆的相關應用-「書寫」與「塗鴨」等應用,內建於手機之中,讓我們平常習慣的「紙本書寫」模式整個數位化,同時整合了「剪貼簿」的概念,讓Note真正成為使用者的一本「筆記」。
4.整合性功能-雖然Android Market裡的App百百種,能滿足使用者的各種需求,但在「功能整合」的這個需求,恐怕就只有手機廠商直接在系統設計中,才有可能做到!也因為如此, 我們在Galaxy Note中可以輕易地在S Memo進行手寫筆記、繪圖,同時插入剛剛拍下來的照片,或是把剛才在網頁上看到的新聞重點擷圖並直接進行裁切與註記,最後再加上一段錄音,通通整合在我 們的筆記之中,最後分享給其他人,或是插入到S Planner的行事曆之中,一切都是這麼直覺,不需要透過電腦或是其他裝置,只要有Note就夠了!
5.高硬體規格-三星的手機一向是「開規格不手軟」,尤其是旗艦機手機更是如此。在2011年雖然三星已經推出了GALAXY SII這支旗艦機,但在年末推出的GALAXY Note在規格上理所當然要更好,搭配HD等級的SUPER AMOLED的螢幕,再加上獨一無二的S Pen,都讓GALAXY Note在行銷時的話題性十足,並在三星強勢的「體驗式行銷」推波助瀾下,讓消費者能有更好的使用經驗,進而考慮買單。
雖然在當時,阿祥就已經發現到其實相較於「大螢幕」,GALAXY Note最獨一無二也無可取代的,就是可收納機身之內的「S Pen」。這支筆最大的意義就是「標準配備」,不同於過去使用者在需要比手指更精準的操作時所額外購入的「電容筆」,採Wacom「電磁」感應技術的S Pen,提供了真正比擬紙本上的流暢書寫功能,再加上搭配內建的筆記軟體「S Memo」(註:後來在GALAXY Note的
Premium Suite更新後,才更新為「S Note」),更能整合筆記與繪圖的需求,甚至能夠更自由地截取螢幕畫面,進行更自由的剪貼應用。
不過其實在當年,GALAXY Note的「大螢幕」就足以做出市場區隔了,當然,其他廠商也發現到這樣的市場趨勢,也讓手機的螢幕愈來愈大,成為百家爭鳴的局面。
延伸閱讀:
GALAXY Note II讓創意體現!Be Creative!
圖:功能更為進化的GALAXY Note 2
在2012年,按照去年的往例,新一代的GALAXY Note 2同樣選在德國的IFA展覽開展時正式「開箱(Unpacked)」,相較於2011年GALAXY Note「巨屏」的一支獨秀,在當年各家旗艦機的螢幕大小普遍已經拉高到4.7吋至4.8吋的水準,與一代GALAXY Note的5.3吋其實差距拉近不小,三星或許有發現到這樣的狀況,因此特別將這一次GALAXY Note 2的重點放在「S Pen」的各個功能應用上,除了原本「跨界」於手機與平板的「多功能一次帶著走」的概念之外,強調「同一畫面的多工應用」、更多簡單易用的「筆工具」與「硬體效能」也是與消費者溝通的主要重點。
相較於GALAXY Note一代,作為後繼機種的GALAXY Note 2,在功能上自然有更長足的進化:
.S Pen功能更為直覺-包括「Easy Clip」快速擷取、S Planner與e-Mail等應用支援「直接手寫註記」、以及「Photo Note」影像筆記,都是讓
Note II比一代更為好用的重要關鍵,以擷取畫面並裁取所需的範圍為例,過去得先截圖後才能進行裁切,但在Note II,只需要按住筆上按鈕不放圈選就可以快速搞定!
.S Pen有更多操控功能-過去S Pen單純就是書寫、繪畫、擷圖裁切圖片這幾個功能,在操作上也只有簡單兩三個筆勢指令可以使用,但在
Note II中,全新增加了「Quick Command」的快速指令功能,讓你用「寫」的就能操控「網路搜尋」、「地圖搜尋」、「寄發e-Mail」、「發送簡訊」、「撥打電話」等功能,甚至還能自訂新的快速指令,大大提昇了S Pen使用的便利性!
.實用的Air View懸浮筆功能-透過S Pen與螢幕之間的無線感應,
Note II可以讓使用者在不點選畫面的情況下,預覽手機上的資訊,像是相簿中的照片、e-Mail的內容概要、以及影片時間軸的畫面快速預覽…等,只要能活用,就能讓使用更為便利!
.更強大的拍照功能-GALAXY Note II擁 有GALAXY SIII一脈相承的相機功能,包括零延遲的鏡頭、高速連拍、最佳照片與好友大頭貼等,同時也新增了可以自由選擇照片中人臉表情的「最佳臉部表情」功能,甚 至還具備有「紋紙藝術家」的App,能將照片轉換為不同風格的圖畫。此外,背照式的感光元件,也能讓低光源拍攝更為簡單。
.變得更聰明-許多貼心的小功能,也是 Note II讓人驚奇的地方,像是將S Pen從筆槽抽出時,會自動啟動「智慧桌面」讓我們開啟對應的功能就能即點即用,甚至不小心將筆遺落在手機外時,只要離開超過一定距離,就會自動提示我 們。此外,「光感訊息」的功能,讓我們在接觸手機的剎那,就能自動顯示在畫面上。
圖:外盒設計Note V.S. Note II
從市場數據來看,GALAXY Note 2無疑是目前Note系列銷售量最佳的一款產品,至今全球累積近3000萬支的銷售量,在台灣也有80萬左右的銷售量,甚至在上市前兩個月都有單月10萬支的驚人成績。而且距市場調查得知,使用過Note的用戶,很難再回頭接受較小的螢幕,有94%的Note使用者滿意
Note的功能,43%的使用者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;另外,83%的Note使用者願意推薦
Note給他的親友與同事,76%的Note使用者願意考慮在未來購買下一代的
GALAXY Note。
從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,GALAXY Note為Note 2打下了良好的口碑,也難怪Note 2的銷售成績可以如此之好了。
至於GALAXY Note 2最值得推薦的特點,阿祥整理了五個主要理由如下:
理由1-更流暢的使用經驗
GALAXY Note II的高硬體規格,並非只是宣傳上的訴求,而是實質反應在使用者實際操控手機的體驗上,尤其是這一代的
GALAXY Note II在功能上強調了大量的多工處理應用,更是需要強悍的硬體作為基礎,而這一點也成為我們在選擇智慧型手機時的重要考量之一。
理由5-更多元的內容創造方式
透過GALAXY Note II的S Pen,我們可以自由透過S Note來創造出更類型的筆記或是繪畫作品,同時也能將各種不同的影像素材,透過剪貼的方式來組合成新的創意呈現方式。除此之外,GALAXY Note II更內建了螢幕錄影的功能,可以把我們在手機上操作的內容錄製下來,並使用GALAXY Note II中的影片剪輯軟體製作成完整的影片,讓我們能透過更具動感的方式來「說故事」。

圖:Note一代與二代,在S Pen的設計也有所不同。
用筆掌握你的GALAXY Note 3!Design you life!
在2013年的德國IFA展前,
GALAXY Note 3一如預期正式發表,5.7吋的螢幕已經不是市場上的「最大」,確切地說,「大螢幕」早已經不是Note系列的專利,若只是單純需要「大螢幕」,消費者已經有更多選擇。也因此不難看出,三星在
Note 3的功能設計更是下足的功夫,尤其「S Pen」至今仍然是其他競品沒有的一項利基,因此更理所當然的,Note 3在S Pen的功能應用上更是費盡苦心,希望能讓消費者更注意「S Pen」,並能在將筆抽出筆槽之後,就能用S Pen完成所有的操作!
.硬體更為強大-GALAXY Note 3採用了與
GALAXY S4同一系列的Exynos Octa 5420 雙四核心處理器(A15架構的1.9GHz,A7架構的1.3GHz),顧及效能與省電(LTE版為Qualcomm Snapdragon S800 2.3GHz處理器),再加上3GB的記憶體,硬體規格可說是傲視目前所有品牌的旗艦機,也實際反應在使用的效能上。
.FullHD的大螢幕視覺體驗-5.7吋的螢幕比
Note 3小幅增加0.2吋,但畫面卻達到Full HD的尺寸,解析度更高達440ppi,再加上Super AMOLED高亮度、高對比與廣色域特性,所帶來的視覺效果更為優異。
.功能眾多但分門別類-GALAXY Note 3的功能與
Note 3一樣為數眾多,不過仔細研究可以發現,Note 3針對了使用者不同的「使用情境」,將功能區分為「記事」、「筆記」、「資料蒐集」與「文字輸入」…等不同的類型,透過全新的「感應快捷環」更能方便讓這些功能「隨傳隨到」,使用上更為便利。
.S Pen的操作更為直覺-GALAXY Note 3在使用上可以很明顯地讓人發覺到「S Pen」的「戲份」愈來愈「吃重」,在操作上也更為直覺,過去在Note2上的一些操作缺失,都在Note 3上得到改善,「化繁為簡」可說是Note 3在S Pen功能設計上的首要原則。
.全新的S Note-GALAXY Note 3內建了全新版本的S Note,操作界面更為簡潔,功能也更為多樣,預設多達18個不同的範本,相較於Note 2的9個足足多了一倍之多。除此之外,「筆跡物件化」的概念讓使用更具彈性,也更為便利。
.獨特外觀設計-GALAXY Note 3在外觀設計上師法了傳統的高級皮質筆記本,採用仿皮質的背蓋讓手感更為提昇,相較於Note 2在外觀上更為方正,乍看之下有當年GALAXY SII的影子在。
.強大的拍照功能-GALAXY Note 3採用與GALAXY S4相同的鏡頭模組與感光元件,1300萬畫素帶來相當不錯的畫質,雖然GALAXY Note 3並未強調拍照功能有多強大,但實際上成像的效果非常不錯,也較S4新增了3個不同的智慧模式,以及雙鏡頭拍攝的「黏附模式」可以做出「畫中畫」的效果,同時也具備更為便利的「觸碰即拍」的功能。
圖:Note 3的S Pen全新設計,不用怕會「插錯方向」了!
延伸閱讀:
平板應用更寬廣,讓你更容易揮灑!
以手機版本起家的
GALAXY Note系列,自然不會不知道自己最大的優勢在於大螢幕與S Pen,不過雖然5.3吋的螢幕已經比起其他手機要大上一截,但對於「筆記」而言,卻還是不夠用,也因此「平板版本的Note」這個概念,也正式在2012年的 全球通訊大會(MWC)被實現,
GALAXY Note 10.1成為更具「生產力」的Note系列產品,同時也在後來中小尺寸平板上推出了
GALAXY Note 8.0這個行動力更佳的產品。
Note, the new way!生產力十足的GALAXY Note 10.1
GALAXY Note 10.1與先前的
GALAXY Note、或是其他同等級的平板電腦最大的不同,就是除了「資料瀏覽」之外,還能透過S Pen的應 用,進一步讓平板也具備內容的「生產力」,尤其是更接近「筆記本」的螢幕尺寸,非常適合在上頭進行筆記或是繪圖設計,揮灑空間更為廣闊。
除此之外,
GALAXY Note 10.1S Pen在筆觸感壓上更佳,軟體功能方面,也內建平板電腦上最為強大的影像繪圖App-Adobe Photoshop Touch,讓我們能將腦中的創意靈感,化作生動的筆觸。
一心多用,分割螢幕多工作業效率倍增
「分割螢幕多工作業(Multiscreen)」毫無疑問,是讓GALAXY Note 10.1更具實用性的一個功能,除了充份發揮GALAXY Note 10.1吋的大螢幕空間,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樣的應用方式,與使用者在使用傳統紙本筆記時的習慣一致-查看資 訊、同時進行筆記撰寫,而且相較於在使用截圖、剪貼時,GALAXY Note 10.1只要透過「分割螢幕多工作業」,就能在無需反覆切換App的同時,完成「資料來源截取」與「筆記貼上整合」的工作,讓我們的作業效率更加提昇。
功能更完備、筆記塗鴨皆便利的S Note
在Galaxy Note進行4.03版的「Premium Suite」更新之後,加入了S Note的新功能,有別於過去的S Memo,增加了不同功能版型選擇、更便利的階層管理、雲端同步備份、以及筆觸設定儲存和手寫辨識等功能。不過GALAXY Note 10.1的S Note,整合度與功能性更加完備,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功能,S Note也整併了S Memo的功能,將它列入8大功能版型中的其中一個;除此之外,在筆觸的效果方面,除了原有的針筆、鉛筆、水彩筆與麥克筆之外,還加入了新「毛筆」,同時 還設計了便利我們設定筆觸粗細、色彩的「筆觸預覽」功能,並讓插入S Note中的物件能夠讓我們自由指定圖層的順序。
更加進化的S Pen
相較於GALAXY Note 的S Pen,Galaxy Note 10.1更為進化,除了筆的粗細與長度更符合一般筆的握感之外,筆尖加大讓書寫更為流暢,再加上感壓度達1024段的功能,讓撰寫時的感覺更接近傳統紙 本,並能呈現更自然的筆跡。除此之外,筆尖誤差值僅0.5mm、更大的14mm感知距離,能避免在書寫時誤觸螢幕造成操作失誤,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,Galaxy Note 10.1的筆尖同樣採用可收納至筆槽的內置式設計,收納更為方便,同時筆槽還具感應功能,可以在我們抽出S Pen時,即時啟動相關應用App的快捷列,或是指定要啟動特定的S Pen應用相關程式。
Photoshop Touch讓創意如虎添翼
功能強大的Photoshop Touch絕對是設計師與創意工作者對GALAXY Note 10.1大加分的重要關鍵,除了內建,更能透過S Pen的操控與感壓筆觸效果,讓這套影像繪圖軟體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。除此之外,整合了Creative Cloud的雲端2GB空間,更能讓你在平板上的創作,直接同步到個人電腦上頭,進行後續的編輯與分享傳遞。
效能完勝,規格最佳的平板電腦
GALAXY Note 10.1除了搭載與三星2012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-Galaxy SIII相同的四核心處理器與繪圖晶片之外,在記憶體規格上更是加倍到2GB之度,充裕的記憶體讓 GALAXY Note 10.1在同時處理多個App時游刃有餘,並且保持系統運行的順暢與穩定度,而這樣的強大規格,目前也未有其他平板電腦能和GALAXY Note 10.1來比擬,若是稱它為規格最佳的平板電腦,其實一點也不誇大。
內建應用軟體豐富,一次到位
附加應用軟體豐富,一向就是三星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的特色之一,像是GALAXY Note 10.1內建的Polaris Office,就是功能非常完整的辦公室應用軟體,除此之外,像是能讓我們的進行影音剪輯的影片播放器、能夠整合多種影音設備的Peel智慧搖控,以及三 星自家跨平台的Chaton即時通訊軟體…等,都讓GALAXY Note 10.1能夠應用的功能更全方位。
圖:螢幕更大的GALAXY Note 10.1,能夠透過「Mini Apps」與「多重視窗」讓我們一次使用多個不同的App應用功能。
延伸閱讀:
It’s moves you!GALAXY Note 8.0讓你隨攜所欲!
GALAXY Note 10.1提 供給使用者的,是一個更大揮灑的「舞台」,一個真正可作為「筆記」功能的裝置。不過就和所有的10吋等級平板一樣,功能再怎麼強大、優點再怎麼出眾,還是 不免會遇到「攜帶性受限」的問題,或許也正因為如此,當初的7吋平板成為市場上的新寵,像是三星的Tab2 7.0、Google與華碩的Nexus 7,都是相當熱門的「超可攜」平板。不過
iPad Mini的出現,似乎又在7吋為10吋之間,找到了新的定位-可以單手便利使用,又有更大視野的7.9吋等級,也正因如此,
GALAXY Note 8.0也有了新的意義-在「創造力」與「行動力」之間,再次找到了一個平衡點。
圖:GALAXY Note 10.1 & Note 8.0大小比一比。
在功能上,GALAXY Note 8.0自然有它獨特的訴求:
.完全數位化筆記-GALAXY Note 8.0恰巧搭上了環保的風潮,讓使用者可以在完全數位化的環境製作筆記,無需浪費額外的紙張,同時數位化內容能進一步重製、分享的特質,也能在
GALAXY Note 8.0上被完全落實。無論是會議記錄、隨手筆記,甚至是輕鬆寫意的塗鴨寫生,都能夠快速轉換成公開流通的格式,讓其他人也能享受你的知識傳遞與創意成品。除此之外,透過
GALAXY Note 8.0內建的三星雲端服務,就能在即時連線同步之下,將你的筆記內容備份到雲端,安全性滴水不漏。
.界面優化-相較於先前的Note 產品,
GALAXY Note 8.0內建的S Note,在界面上作了一些調整,像是在工具列依照功能類別區分子工具列,繪圖模式也新增了「浮動視窗」讓使用者可以依照需要來拖拉位置,而不需要反覆在最上方的工具列作切換,使用上更有效率。除此之外,
GALAXY Note 8.0的系統界面也較
GALAXY Note 10.1更為簡潔,整體來看反而更像是手機版本的
Note2一樣,沒有固定在最下方的系統工具列,同時螢幕下方也有實體Home鍵與選單、返回兩個熱感應鈕,在操作上更為方便,甚至還新增了使用S Pen直接操控熱感應鈕的功能,便利性更加提升。
.整合工作與時程管理-GALAXY Note 8.0內 建了完整支援Office應用的Polaris Office軟體,無論是開啟瀏覽或是編修Office文件,都能難不倒它,透過「多重視窗」的功能,也能夠輕易利用大畫面的分割,讓你可以一心二用,同 時開啟兩個不同的App來相互搭配。在時程管理方面,除了原本內建的S Planner之外,
GALAXY Note 8.0也內建了在App Store上相當受歡迎的付費筆記軟體「
Awesome note HD」,同時整合了行事曆、資料匣管理、待辦事項與筆記功能,搭配簡單易讀的操作界面,可以讓我們輕鬆排程手上的工作。
.閱讀模式,看電子書更享受-GALAXY Note 8.0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獨家功能,就是可以讓眼睛長時間閱讀更舒適的「閱讀模式」,透過這個模式的調整,可以讓螢幕亮度、對比對與色溫,調整到接近實體書本的色調,避免長期間觀看背光螢幕時容易產生疲惓感。除此之外,
GALAXY Note 8.0也內建了「智慧休眠」的功能,可以讓平板偵測使用者的視線,來決定螢幕的開啟與關閉,讓我們無需手動調整螢幕逾時關閉的功能。
.功能All-in-One,更多了行動力-GALAXY Note 8.0除了是你的平板,更是你的數位筆記本、時間管理工具、影音撥放器、掌上遊戲機、相機、攝影機…等,充足的電力續航與強悍的效能與多工處理能力、豐富的硬體規格,足以幫助你完成許多生活上的大小任務。在功能不縮水的情況下,還多了一分行動力,隨時帶在身上,也不會造成負擔!
有著Note 3靈魂的GALAXY Note 10.1 2014 Edition!
Note系列的未來?
前面落落長的寫了一堆東西,相信大家對於
GALAXY Note這整個產品系列的發展,應該有更全貌性的了解,不過對於Note的使用者來說,未來還有哪些期許呢?其實說真的,
GALAXY Note 3已經非常接近阿祥理想中「Note的完全體」了,不過務實一點來看,「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完美的產品」,如果真的有,那廠商應該早就倒光光了吧?
.S Pen功能多更多-GALAXY Note 3在S Pen的功能上,已經有非常大幅度的強化,尤其是在手寫輸入與功能的化繁為簡上,更是讓人滿意,但相信「筆」的數位化應用並不只於此,未來也期待看到S Pen更多樣化的應用方式。
.自訂化功能更全面-在
Note 系列上有不少功能滿實用,但卻讓人覺得缺了「臨門一腳」的感覺,像是在「多重視窗」的應用,就沒辦法讓使用者自行選擇新增要「雙開」的應用程式,另外像是
GALAXY Note 3的「全能窗」也有相同的情況,若能克服這個問題,相信會讓使用者在應用上更為滿意。
2 留言
Samsung Unpacked Episode 2將於9月3日登場!你期待什麼樣的Note 4? | 3C布政司
2014 年 08 月 09 日 於 02:32:17[…] *想要進一步了解GALAXY Note系列的演變嗎?請參考阿祥所寫的這篇「數位筆記進化論-細數GALAXY Note系列的變遷與未來發展!」! […]
Samsung Unpacked Episode 2將於9月3日登場!你期待什麼樣的Note 4? | 阿祥的網路筆記本
2014 年 08 月 09 日 於 02:25:38[…] *想要進一步了解GALAXY Note系列的演變嗎?請參考阿祥所寫的這篇「數位筆記進化論-細數GALAXY Note系列的變遷與未來發展!」!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