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用A批批 蘋果核戰 超級G器人大戰

[Note] Evernote:所見、所聞、靈感思緒直達雲端儲存管理的必備工具!

[Note] Evernote:所見、所聞、靈感思緒直達雲端儲存管理的必備工具! - 阿祥的網路筆記本

EN00.jpg
(本文同步發表於AppGuru 3C布政司 | 3CPJS.com

無論是學生求學、或是上班族工作,「筆記」應該是人人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,雖然每個人都會,但技巧卻有程度上的不同,這也難怪在市面上,推出了這麼多教導大家作筆記、甚至是管理筆記的書籍與雜誌專刊了。

 

當然,會做筆記並不稀奇,但真正要讓筆記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關鍵,就是如何去「管理」,因為做筆記不過是將我們所接觸到有價值的事物「記錄」成為「資料」的過程,想要讓「資料」轉變成「資訊」,就需要進一步「管理」這些資料,並整理成為「資訊」。

過去我們使用紙本筆記,將筆記內容整理成有用資訊的方式,大概不外乎「畫記重點」、「剪貼」或是「重新抄錄」這幾個方法,但在數位化的時代,這些方式就顯得比較沒效率,同時數位資料也具備有快速複製、重新利用的特性,因此直接用「數位化」的工具來整理筆記,將會是未來的一項趨勢,在許多數位筆記工具之中,最值得推薦的,莫過於「Evernote」這個已經營運超過四年的一項服務。

Evernote」實際上是一個功能非常單純的一款筆記應用工具,主要的功能就是讓我們透過文字、圖片、錄音、錄音等方式,將「需要被記錄下來」的資料保存其中,並能透過多種分類方式來管理,不過這些功能,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,我們用Word和Windows系統內建的工具,好像一樣也能做到,為何非「Evernote」不可呢?

其實「Evernote」最大的便利之處,在於它的「雲端化」管理機制,同時廣泛支援了多種不同的平台系統-Windows、MacOS、Android、iOS、Blackberry、Windows Mobile…等,而且「Account Base」的管理方式,讓大家只需要登入自己的「Evernote」帳號,就能將自己的筆記同步到各個不同的平台,無論你是在電腦前面截取網頁資料、或是在戶外使用手機把你喜歡的產品設計給拍下來,最終都會上傳到「Evernote」的雲端主機上頭,方便你隨時取用與編輯,而且只要筆記內容有所變動,都會自動更新同步,保持你的筆記都在最新狀態,省下了手動備份的麻煩。

下面就先以Android版本為例,為大家介紹一下「Evernote」的使用方式:

 


其他值得一看的Evernote技巧

說到了「Evernote」的使用分享,目前華文網站中應該就屬「電腦玩物」的「異塵行者」莫屬了,除了他相關文章之外,前一陣子他也推出了個人的「Evernote」應用著作-「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」,也都是值得好好研讀的必備資訊。
下面也幫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文章,在閱讀之後,保証功力大進哦!

善用 Evernote 數位筆記術 的10個必備觀念 | 電腦玩物
小孩也會的 Evernote 關鍵技巧,10分鐘速成 [活動簡報]
Evernote 2011 七大更新回顧,我的Evernote雲端記憶術
兩張圖解釋 Evernote 的 完全記憶 與 專案管理筆記 方法
Evernote 拍照記憶法,用照片筆記收納人生瑣事的心得

 

相關聯結:

Evernote | 記得有關 Evernote、Skitch 以及我們其他最佳應用程式的所有事情。
Evernote – Wikipedia, the free encyclopedia
Evernote Corp.開發的應用程式 – Google Play
Evernote for Android – Google Play Android 應用程式
Evernote for iPhone, iPod touch, and iPad on the iTunes App Store
Evernote專業版雲端筆記本升級,台哥大用戶免費兌換操作教學! |APP 我最行 | AppGuru

歷史上的這一天,我還寫了…

你也許會喜歡

2 留言

  • 回覆
    雲端筆記應用實錄:透過Evernote建立我的教學資料庫! | 阿祥的網路筆記本
    2014 年 10 月 24 日 於 10:53:46

    […] Evernote:所見、所聞、靈感思緒直達雲端儲存管理的必備工具! […]

  • 回覆
    輕巧便利的Google牌雲端筆記:Google Keep! | Try App
    2013 年 03 月 22 日 於 19:25:10

    […] 若是說到了結合「雲端同步」與「筆記工具」兩大功能的「雲端筆記」App,相信大家直覺都會想到「Evernote」這款相當知名的App。不過網路巨人Google並不會因為已經有人先做了同樣功能的App而放棄努力一樣的目標,像是「Google+」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[…]

  • 發表留言